廣東造紙看東莞,東莞造紙看中堂。近日,2024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公布,東莞兩個產業集群入選,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正是其中之一。中堂鎮位于東江下游,59.8平方公里的轄區面積內,聚集了64家造紙及紙制品企業,目前已建成集總部、研發、設計、生產、檢測、銷售、回收等全產業鏈條于一體的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聚區,是東莞唯一擁有造紙及紙制品全產業鏈的區域。
作為傳統產業之一,造紙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備受關注。今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中提及,“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大主題主線。其中,造紙、包裝印刷業成為“一號文”的重點規劃對象。近年來,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引進前沿數智化設備、打造全產業鏈、發展綠色低碳模式等努力,中堂造紙業一展新貌。在探索中思考,在實踐中創新,“中堂造紙”正大步邁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中堂經驗”。
旭豐的發展:減法與加法
01 淘汰落后產能
每一天,東莞市旭豐紙業有限公司的大門都會迎來二三十輛裝滿廢紙的卡車。這些從東莞各處回收的廢紙,是造紙的主要原材料。七八百噸的廢紙,經過各種工序處理,最后變成幾乎等重的成品紙,銷往珠三角。
黎滿賢是旭豐紙業的董事長,也是中堂造紙技術協會的會長。他在行業深耕30余年,是“中堂造紙”的見證者與參與者。造紙業緣何在中堂聚集、壯大?黎滿賢認為,首先得益于中堂天然的地域優勢,淡水資源豐富,且離出海口近,下游沒有居民用水點。從市場優勢來看,改革開放后,珠三角憑借制造業實力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包裝需求巨大;再加上中堂處于珠三角較為核心的位置,可有效幫助制造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得力于以上因素,造紙業在中堂蓬勃發展起來。
“中堂在業內廣為知名,發展最迅猛的時候,造紙企業多達32家。”黎滿賢回憶。隨著國家對造紙業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方面的嚴加管控,加上廣東明令珠江三角洲區域禁止新建、擴建國家規劃外的造紙項目,部分適應不了新形勢的造紙企業逐漸退出。目前,中堂的造紙企業共有10家。
時光回溯至2020年,東莞對全市造紙企業開展綜合整治工作。“當時市里邀請了國家級專家前來指導,時任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也對我們說,經過這一輪整治,能夠留下來的就要好好干。”黎滿賢明白,以生態環境標準倒逼造紙行業轉型升級,其實是在推動造紙行業健康規范和可持續發展。
02 加大研發力度
市場規模在做減法,產能亦按要求受到控制。不想退出,就得主動求變。黎滿賢敏銳地發現,隨著快遞業的快速發展,對于輕巧型外包裝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想獲得市場認可,就要把原紙做得更輕薄、更扎實。
因此,近年來,旭豐紙業每年都投入一兩千萬元淘汰落后設備,自行研發或引進更先進、更節能的數智化設備,豐富產品品種。今年更是投入一億元,對整條生產線進行改造提升,讓產品往低克重、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方向轉移。黎滿賢對產品的要求是做精、做優。“以往的成品紙,一平方米重140克。改造后在保證產品性能之余,將減重2/3,做到一平方米重47~65克,有利于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也更環保。”
在節能減排方面,旭豐充分利用綠色能源,比如將污水處理時產生的大量沼氣轉化為電能,利用屋頂安裝光伏板發電自用,同時也使用更為先進的節水、節汽設備,降低能耗。“我們對真空泵進行改造后,每年能降低40%的能耗。”黎滿賢說。
旭豐共有3條生產線,去年產值為8億多元。今年由于暫停一條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因此預估年產值會下降至6億元,而升級完成后,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投入這么大,當然也有一點顧慮。但這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黎滿賢對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金洲與銀洲:延伸與進階
01 打造全產業鏈
打造全產業鏈,是中堂造紙業升級發展的另一個方向。從原紙到紙板、紙箱,只需要500米的距離,這是東莞金洲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洲”)和東莞市銀洲環保包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洲”)的路程,也正是“中堂造紙”集鏈成群的縮影。
故事要從金洲的發展講起。金洲是潢涌村辦集體企業,創建于2002年,是一家以廢紙為主要原料的包裝紙生產企業,共建有6條造紙生產線,年產能超一百萬噸,是全省6家2023年產能達100萬噸以上的企業之一。在全國前30名造紙企業中,金洲赫然在列。
“近年來,造紙產業其實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因此,在潢涌村領導的引領下,就提前往產業鏈的下游布局,與東莞市中堂潢涌經濟發展總公司共同投資,于2020年10月創辦了銀洲。”銀洲副總經理黎壽華介紹。
銀洲占地面積約七十畝,一、二期已建成投產,主要生產瓦楞紙板和紙箱,現有4條紙板生產線和2條紙箱生產線。“銀洲的原材料七成來自金洲自產的原紙。”黎壽華介紹,金洲的主打品牌“金洲芯”高強瓦楞原紙,以高抗水、抗回潮、環壓強度高的質量享譽全國;自主研發的“優質牛卡紙”,也以耐折度、耐破強度高的特性,成為國內同行產品中的佼佼者。“我們把金洲產品的質量優勢,通過不同的面紙、底紙搭配以及智能化的工藝技術,為客戶提供最佳的配比方案,保證產品的物理性能。”能滿足客戶不同包裝市場的需求。
02 推動產業升級
銀洲非常注重技術創新,不斷推出創新性產品和服務。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1850萬元,2023年投入2050萬元,取得了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已經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智能瓦楞紙板生產智能車間、東莞市協同倍增企業、中堂鎮倍增企業、清潔生產企業等認定。
黎壽華介紹,通過整合國內外的設備配套,公司爭取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運行性能、人機自動對話、數據管理以及投資回報上,達到當代新的水平。同時也借助現代的MES車間智能管理系統、ERP管理等,實現了網絡訂單、生產訂單自動生產巡航、自動物流、自動倉儲、動態網絡派車等全過程自動化功能,只需要寥寥數名員工便能操控整條生產線。
使用綠色能源是銀洲的一大特點。“建廠時就已規劃太陽能光伏板,投產半年后基本鋪設完成,目前生產用電部分來自太陽能光伏。”黎壽華還透露,三期項目已在規劃當中,屆時銀洲將擁有4條紙板和6條紙箱印刷生產線,年產量達到8.5億平方米的紙板和2.2億個紙箱,年產值約23億元,預計上繳利稅達1億元。
他認為,銀洲的成立,是中堂潢涌造紙企業全產業鏈延伸的一個重要開端。“集團將繼續把銀洲打造成為智能化、數字化、低碳環保、綠色的包裝企業,與金洲共同打造造紙、紙板、紙箱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進一步推動潢涌村造紙產業的升級。”
潢涌的奮斗:集體經濟“四輪驅動”
01 沖刺第二個“百億元村”
“東莞造紙看中堂”,中堂造紙看潢涌。中堂鎮的造紙及紙制品企業主要集中在潢涌村,在一代又一代“潢涌人”的努力下,造紙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提質增量,讓潢涌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并朝著東莞第二個“百億元村”大步踏進。
潢涌村是如何敢為人先,引進造紙產業,并推動產業發展壯大的?潢涌村黨委書記黎錫康表示,在改革開放初期,潢涌由興辦紅磚廠、水泥廠起家,后敏銳地覺察到建材業資源的匱乏,遂將目光轉向發展資源可再生利用的造紙行業。從20世紀70年代起涉足造紙行業,到20世紀90年代末實現公司化運作,如今該行業已成為潢涌的支柱產業。此后,實施三次產業改造升級,不斷推動技術革新、產品提檔。
其中,21世紀初,潢涌增資擴產,新建金洲紙業、合資建設建暉紙業;2006年開展造紙產業五大升級,包括經營理念、生產力水平、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設等,將造紙業推到新的發展高峰,并取得良好效益。2017年實施集體經濟“四輪驅動”發展戰略,依托造紙產業提出構建“一專多元化”集體經濟發展格局構想,部署實施造紙全產業鏈升級項目,打造造紙—紙板—紙箱—印刷包裝全產業鏈,目前項目已投產顯效。
02 構建“一專多元化”格局
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產業,造紙業的發展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接下來,潢涌村在招引產業上將著重對哪些產業進行突圍?
黎錫康介紹,潢涌將繼續推進實施集體經濟“四輪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一專多元化發展新格局,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分散產業發展風險,提高產業經濟發展綜合效益。何為“四輪驅動”?一是持續優化提升現有造紙產業,加強造紙產業科技創新與人才建設。二是通過拓鏈延鏈強鏈,實施造紙全產業鏈升級。
三是打造“一園一中心”新型物業發展平臺,通過管理運營好國貿T5科創中心面積達2.2萬平方米的高端寫字樓、潢涌智造產業園這兩個企業產業發展平臺,聚焦引進現代化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速形成高品質產業生態圈。
四是合理利用富裕資金,開展穩健性投資理財,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并結合人居和文旅環境整治提升,加大投入開展美麗田園、綠美典型村等建設,為探索發展服務型經濟打牢基礎。
“潢涌將鼓勵企業朝著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等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圍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在技術優化提升、產品提檔升級、產業鏈延伸拓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上持續發力。”黎錫康說。
布局與指引:全力夯實市場優勢
01 集群總產值達256億元
東莞造紙產能對全國和全省的貢獻顯著,據東莞市政府公布的數據,2023年東莞造紙產量約占全國的10%、全省的60%,“廣東造紙看東莞”可謂實至名歸。在國家“雙碳”戰略指引下,東莞鼓勵造紙企業持續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和技術攻關,鞏固東莞造紙的市場優勢。
東莞的造紙產能又以中堂鎮居多。根據中國造紙協會發布的《中國造紙工業2023年度報告》,全國前30名造紙企業中,有12家在廣東布局,其中有3家在中堂,包括金洲、建暉、理文等全國知名企業。
中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東莞市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56.26億元,占全鎮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1.1%,是中堂的支柱產業之一。集群共包含64家企業,中小企業(63家)產值占集群總產值比例75.40%。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6家,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中堂造紙”區域品牌。
02 提升產業全球品牌效應
產業集群的發展不僅依靠企業努力,政府的前瞻性布局與指引亦不可或缺。中堂對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的發展極為重視,并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在政策扶持上,從企業用地、用電、用水等多方面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支持重點造紙企業建設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項目。對創新驅動、倍增發展成績突出的企業,獎勵金額達354.49萬元。
在品牌打造上,提升主導產業國際化發展能力。依托同期廣交會平臺舉辦展會,提升全球品牌效應;連續舉辦產業供需對接會,通過直播平臺、電商渠道等途徑向社會公開推介優質品牌。
在綠色改造上,助力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熱電能源體系,實現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同時,推進環保工業技術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并引入光伏發電項目,降低企業能耗,推動中堂造紙及紙制品產業園區認定國家級“綠色工廠”,以綠色化發展提升產業新型工業化發展能力。
中堂還制定了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三年發展目標。規劃到2026年,集群總產值達350億元,產業持續保持全國行業領先;增加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1家,新增過5億元~20億元大型企業3~4家;在自主創新上,重點研發高檔高附加值產品,新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0項,保持有效發明專利存量達到100項以上。
目標既定,篤定前行。屆時,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的產業規模效益、自主創新、數字升級、綠色化轉型、產業集聚的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提高。
數”看集群
研發:東莞市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研發投入強度1.7%,研發經費增速8%,建有2個省市級創新平臺;集群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共有55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行業國標2項、團標8項;集群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速23%,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0.5個。
數智:企業上云比例79.7%。
低碳:集群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0.23噸二氧化碳/萬元,單位工業產值能耗降低率39.3%,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8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77%。
投資: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率20.6%。
東莞“一號文”政策扶持
1.加快推動傳統造紙向綠色造紙產業轉型,力爭2027年產值達到1150億元。
支持造紙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市級技改獎補政策支持范圍,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對企業建設研發平臺開展國產廢紙再生核心技術攻關,且研發平臺績效考核為優秀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2.加快推動傳統包裝印刷向環保包裝印刷產業轉型,力爭2027年產業產值達到380億元。
對通過綠色產品認證滿1年以上,最終產品標明“中國環境標志”字樣的給予獎勵。
暢通企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收渠道,降低企業廢物處置成本。
對企業采用直接融資租賃方式購買生產設備的給予貼息支持。
作為傳統產業之一,造紙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備受關注。今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中提及,“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大主題主線。其中,造紙、包裝印刷業成為“一號文”的重點規劃對象。近年來,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引進前沿數智化設備、打造全產業鏈、發展綠色低碳模式等努力,中堂造紙業一展新貌。在探索中思考,在實踐中創新,“中堂造紙”正大步邁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中堂經驗”。
旭豐的發展:減法與加法
01 淘汰落后產能
每一天,東莞市旭豐紙業有限公司的大門都會迎來二三十輛裝滿廢紙的卡車。這些從東莞各處回收的廢紙,是造紙的主要原材料。七八百噸的廢紙,經過各種工序處理,最后變成幾乎等重的成品紙,銷往珠三角。
黎滿賢是旭豐紙業的董事長,也是中堂造紙技術協會的會長。他在行業深耕30余年,是“中堂造紙”的見證者與參與者。造紙業緣何在中堂聚集、壯大?黎滿賢認為,首先得益于中堂天然的地域優勢,淡水資源豐富,且離出海口近,下游沒有居民用水點。從市場優勢來看,改革開放后,珠三角憑借制造業實力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包裝需求巨大;再加上中堂處于珠三角較為核心的位置,可有效幫助制造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得力于以上因素,造紙業在中堂蓬勃發展起來。
“中堂在業內廣為知名,發展最迅猛的時候,造紙企業多達32家。”黎滿賢回憶。隨著國家對造紙業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方面的嚴加管控,加上廣東明令珠江三角洲區域禁止新建、擴建國家規劃外的造紙項目,部分適應不了新形勢的造紙企業逐漸退出。目前,中堂的造紙企業共有10家。
時光回溯至2020年,東莞對全市造紙企業開展綜合整治工作。“當時市里邀請了國家級專家前來指導,時任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也對我們說,經過這一輪整治,能夠留下來的就要好好干。”黎滿賢明白,以生態環境標準倒逼造紙行業轉型升級,其實是在推動造紙行業健康規范和可持續發展。
02 加大研發力度
市場規模在做減法,產能亦按要求受到控制。不想退出,就得主動求變。黎滿賢敏銳地發現,隨著快遞業的快速發展,對于輕巧型外包裝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想獲得市場認可,就要把原紙做得更輕薄、更扎實。
因此,近年來,旭豐紙業每年都投入一兩千萬元淘汰落后設備,自行研發或引進更先進、更節能的數智化設備,豐富產品品種。今年更是投入一億元,對整條生產線進行改造提升,讓產品往低克重、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方向轉移。黎滿賢對產品的要求是做精、做優。“以往的成品紙,一平方米重140克。改造后在保證產品性能之余,將減重2/3,做到一平方米重47~65克,有利于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也更環保。”
在節能減排方面,旭豐充分利用綠色能源,比如將污水處理時產生的大量沼氣轉化為電能,利用屋頂安裝光伏板發電自用,同時也使用更為先進的節水、節汽設備,降低能耗。“我們對真空泵進行改造后,每年能降低40%的能耗。”黎滿賢說。
旭豐共有3條生產線,去年產值為8億多元。今年由于暫停一條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因此預估年產值會下降至6億元,而升級完成后,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投入這么大,當然也有一點顧慮。但這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黎滿賢對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金洲與銀洲:延伸與進階
01 打造全產業鏈
打造全產業鏈,是中堂造紙業升級發展的另一個方向。從原紙到紙板、紙箱,只需要500米的距離,這是東莞金洲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洲”)和東莞市銀洲環保包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洲”)的路程,也正是“中堂造紙”集鏈成群的縮影。
故事要從金洲的發展講起。金洲是潢涌村辦集體企業,創建于2002年,是一家以廢紙為主要原料的包裝紙生產企業,共建有6條造紙生產線,年產能超一百萬噸,是全省6家2023年產能達100萬噸以上的企業之一。在全國前30名造紙企業中,金洲赫然在列。
“近年來,造紙產業其實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因此,在潢涌村領導的引領下,就提前往產業鏈的下游布局,與東莞市中堂潢涌經濟發展總公司共同投資,于2020年10月創辦了銀洲。”銀洲副總經理黎壽華介紹。
銀洲占地面積約七十畝,一、二期已建成投產,主要生產瓦楞紙板和紙箱,現有4條紙板生產線和2條紙箱生產線。“銀洲的原材料七成來自金洲自產的原紙。”黎壽華介紹,金洲的主打品牌“金洲芯”高強瓦楞原紙,以高抗水、抗回潮、環壓強度高的質量享譽全國;自主研發的“優質牛卡紙”,也以耐折度、耐破強度高的特性,成為國內同行產品中的佼佼者。“我們把金洲產品的質量優勢,通過不同的面紙、底紙搭配以及智能化的工藝技術,為客戶提供最佳的配比方案,保證產品的物理性能。”能滿足客戶不同包裝市場的需求。
02 推動產業升級
銀洲非常注重技術創新,不斷推出創新性產品和服務。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1850萬元,2023年投入2050萬元,取得了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已經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智能瓦楞紙板生產智能車間、東莞市協同倍增企業、中堂鎮倍增企業、清潔生產企業等認定。
黎壽華介紹,通過整合國內外的設備配套,公司爭取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運行性能、人機自動對話、數據管理以及投資回報上,達到當代新的水平。同時也借助現代的MES車間智能管理系統、ERP管理等,實現了網絡訂單、生產訂單自動生產巡航、自動物流、自動倉儲、動態網絡派車等全過程自動化功能,只需要寥寥數名員工便能操控整條生產線。
使用綠色能源是銀洲的一大特點。“建廠時就已規劃太陽能光伏板,投產半年后基本鋪設完成,目前生產用電部分來自太陽能光伏。”黎壽華還透露,三期項目已在規劃當中,屆時銀洲將擁有4條紙板和6條紙箱印刷生產線,年產量達到8.5億平方米的紙板和2.2億個紙箱,年產值約23億元,預計上繳利稅達1億元。
他認為,銀洲的成立,是中堂潢涌造紙企業全產業鏈延伸的一個重要開端。“集團將繼續把銀洲打造成為智能化、數字化、低碳環保、綠色的包裝企業,與金洲共同打造造紙、紙板、紙箱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進一步推動潢涌村造紙產業的升級。”
潢涌的奮斗:集體經濟“四輪驅動”
01 沖刺第二個“百億元村”
“東莞造紙看中堂”,中堂造紙看潢涌。中堂鎮的造紙及紙制品企業主要集中在潢涌村,在一代又一代“潢涌人”的努力下,造紙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提質增量,讓潢涌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并朝著東莞第二個“百億元村”大步踏進。
潢涌村是如何敢為人先,引進造紙產業,并推動產業發展壯大的?潢涌村黨委書記黎錫康表示,在改革開放初期,潢涌由興辦紅磚廠、水泥廠起家,后敏銳地覺察到建材業資源的匱乏,遂將目光轉向發展資源可再生利用的造紙行業。從20世紀70年代起涉足造紙行業,到20世紀90年代末實現公司化運作,如今該行業已成為潢涌的支柱產業。此后,實施三次產業改造升級,不斷推動技術革新、產品提檔。
其中,21世紀初,潢涌增資擴產,新建金洲紙業、合資建設建暉紙業;2006年開展造紙產業五大升級,包括經營理念、生產力水平、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設等,將造紙業推到新的發展高峰,并取得良好效益。2017年實施集體經濟“四輪驅動”發展戰略,依托造紙產業提出構建“一專多元化”集體經濟發展格局構想,部署實施造紙全產業鏈升級項目,打造造紙—紙板—紙箱—印刷包裝全產業鏈,目前項目已投產顯效。
02 構建“一專多元化”格局
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產業,造紙業的發展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接下來,潢涌村在招引產業上將著重對哪些產業進行突圍?
黎錫康介紹,潢涌將繼續推進實施集體經濟“四輪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一專多元化發展新格局,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分散產業發展風險,提高產業經濟發展綜合效益。何為“四輪驅動”?一是持續優化提升現有造紙產業,加強造紙產業科技創新與人才建設。二是通過拓鏈延鏈強鏈,實施造紙全產業鏈升級。
三是打造“一園一中心”新型物業發展平臺,通過管理運營好國貿T5科創中心面積達2.2萬平方米的高端寫字樓、潢涌智造產業園這兩個企業產業發展平臺,聚焦引進現代化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速形成高品質產業生態圈。
四是合理利用富裕資金,開展穩健性投資理財,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并結合人居和文旅環境整治提升,加大投入開展美麗田園、綠美典型村等建設,為探索發展服務型經濟打牢基礎。
“潢涌將鼓勵企業朝著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等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圍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在技術優化提升、產品提檔升級、產業鏈延伸拓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上持續發力。”黎錫康說。
布局與指引:全力夯實市場優勢
01 集群總產值達256億元
東莞造紙產能對全國和全省的貢獻顯著,據東莞市政府公布的數據,2023年東莞造紙產量約占全國的10%、全省的60%,“廣東造紙看東莞”可謂實至名歸。在國家“雙碳”戰略指引下,東莞鼓勵造紙企業持續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和技術攻關,鞏固東莞造紙的市場優勢。
東莞的造紙產能又以中堂鎮居多。根據中國造紙協會發布的《中國造紙工業2023年度報告》,全國前30名造紙企業中,有12家在廣東布局,其中有3家在中堂,包括金洲、建暉、理文等全國知名企業。
中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東莞市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56.26億元,占全鎮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1.1%,是中堂的支柱產業之一。集群共包含64家企業,中小企業(63家)產值占集群總產值比例75.40%。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6家,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中堂造紙”區域品牌。
02 提升產業全球品牌效應
產業集群的發展不僅依靠企業努力,政府的前瞻性布局與指引亦不可或缺。中堂對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的發展極為重視,并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在政策扶持上,從企業用地、用電、用水等多方面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支持重點造紙企業建設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項目。對創新驅動、倍增發展成績突出的企業,獎勵金額達354.49萬元。
在品牌打造上,提升主導產業國際化發展能力。依托同期廣交會平臺舉辦展會,提升全球品牌效應;連續舉辦產業供需對接會,通過直播平臺、電商渠道等途徑向社會公開推介優質品牌。
在綠色改造上,助力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熱電能源體系,實現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同時,推進環保工業技術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并引入光伏發電項目,降低企業能耗,推動中堂造紙及紙制品產業園區認定國家級“綠色工廠”,以綠色化發展提升產業新型工業化發展能力。
中堂還制定了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三年發展目標。規劃到2026年,集群總產值達350億元,產業持續保持全國行業領先;增加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1家,新增過5億元~20億元大型企業3~4家;在自主創新上,重點研發高檔高附加值產品,新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0項,保持有效發明專利存量達到100項以上。
目標既定,篤定前行。屆時,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的產業規模效益、自主創新、數字升級、綠色化轉型、產業集聚的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提高。
數”看集群
研發:東莞市中堂鎮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研發投入強度1.7%,研發經費增速8%,建有2個省市級創新平臺;集群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共有55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行業國標2項、團標8項;集群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速23%,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0.5個。
數智:企業上云比例79.7%。
低碳:集群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0.23噸二氧化碳/萬元,單位工業產值能耗降低率39.3%,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8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77%。
投資: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率20.6%。
東莞“一號文”政策扶持
1.加快推動傳統造紙向綠色造紙產業轉型,力爭2027年產值達到1150億元。
支持造紙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市級技改獎補政策支持范圍,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對企業建設研發平臺開展國產廢紙再生核心技術攻關,且研發平臺績效考核為優秀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2.加快推動傳統包裝印刷向環保包裝印刷產業轉型,力爭2027年產業產值達到380億元。
對通過綠色產品認證滿1年以上,最終產品標明“中國環境標志”字樣的給予獎勵。
暢通企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收渠道,降低企業廢物處置成本。
對企業采用直接融資租賃方式購買生產設備的給予貼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