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出版社工作20多年,經歷了"淘汰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變革。目前,印刷企業中的印前制版-CTP技術已經被印刷企業逐步認可和 使用。既由原先需經過多道傳統工藝才能完成的出菲林一拼版一曬版等一系列工作,簡化為由計算機處理完成之后直接輸出制版。據報道,在出版印刷行業更加成熟的歐美、日本等地,已淘汰了傳統出片工藝多年,CTP技術基本已經完全取代激光照排機,成為印前制版設備的主力產品。他們的出片設備基本都已轉手到亞太一些國家,而他們自己阜己過渡到數字化程度更高的制版印刷階段。CTP技術以真快捷、高效、差錯率低、套色精確以及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大量減少傳統軟片人為操作出現的質量問題等特點,越來越被出版印刷企業關注。這一工藝技術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質量,推動了印刷企業工作效率的提高,更使出版社人員工作管理內窯和素質得以較大提升。
從出版社角度看CTP直接制版技術的優勢
首先,幾乎實現零誤差,同時免除了菲林、拼版費用。傳統工藝中從出菲林到曬版的過程,不能夠充分還原出版社設計人員的創作理念,從所出的菲林到曬出的PS版與原設計的效果有偏差是經常發生的, eTP技術可直接導入原文件,經確認符合要求后直接制版;從而直接降低了人為誤差與工藝誤差。
eTP過程是完全由計算機數字化處理 的,免去了傳統的出菲林一拼板一曬版等一系列加工時間和費用,同時單一的人機操作既減少了人工且提高了效率。第二,能有效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傳統圖書排版操作修改內容時,出版社、排版廠、印刷廠來回人工送取清樣,而eTP系統所接受的文件可利用現代網絡 傳輸,對需要修改文件進行在線傳送,這樣既提高文件傳遞的時效,也降低了廠社間物流成本,為出版社、排版廠、印刷廠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術支持。第三,小體積的存放空間,改變了出版社和印刷廠存放菲林所需的龐大占地空間,降低了廠社倉儲成本。eTP出版后的最終文件便于存盤保留,同時也可以刻錄成光盤由出版社長期保存,為以后再版提供了方便。第四,現在的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講究發展低碳經濟,從出版印刷角度看, eTP制版的整個過程大大地推進了無紙化,杜絕了相應菲林和大量化學原材料及有害試劑的使用,該技術的有效利用為綠色環境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引進CTP技術設備對印刷企業的影響
1.鑒于eTP的工藝特性適用于彩色書刊印刷且購置設備需用一定的資金,同時需引進和培訓一批高技術計算機操作人員,因而對一些中小型印刷企業,引進使用eTP設備有些難度。
2.由于eTP版的版材生產技術較 高,版材成本價格高于傳統PS版:同時, eTP版材不能重復使用,因而印刷企業制版成本也是現實問題。國內一些印刷企業率先引進了德國第五代etep技術設備,版材使用普通PS版,降低了版材成本且提高了曝光制版速度,但此設備先期費用投入較大。
3.要真正做到電子菲林在制版印刷 過程中不發生內容的偏差和出錯,從理論到實際應用上就要求印刷企業配置與排版公司一致的PDF數字化流程系統。
但不管怎樣, eTP技術的使用是一個數字化生產系統的應用,是人員素質全面提升、作品原創理念完美體現、降低耗材綠色環保、抑制盜版的新時代技術操作,也是有致力于發展數字化印刷的企業的明智選擇。